一、如何理解从点变线,逐渐带面,最终成体
电商体系围绕商品做线,代表商品从上游供货生产,到下游的交易售卖模式,最终核心目标是促成交易。
围绕商品做面,代表多种供货形式和售卖模式,比如砍价,拼团,团购等销售模式等增加,让多条线形成了面;不同的供货形式形成了新的面,最终核心目标仍然是促成交易。
围绕商品做体,代表在面的基础上,多个面的组装结合,就变成了体,施加了多个方向的“面外力”促成了交易;比如增加营销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等,都会对最终交易产生影响。
其中,不同面通过价格策略和服务质量提升,多方面的刺激用户,将商品转化为订单。
上面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吃力,笔者选择一条主线路,比如商品从无到交易的过程,去拆解一下电商流程,告诉大家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点。
二、再以商品为圆心,理解电商
在线下超市购物时,我们选购商品,然后去门口结账,付款,购物过程结束。
作为消费者,无需了解超市运作模式,比如何地进货,如何定价,如何设置库存,何时再次进货。
可如果你想了解超市业务,不仅要清楚消费者选购商品流程,还要考虑超市的运作情况。
同理,商品放到线上售卖,你既要了解运营端,商品运营流程;还要了解消费者端,购买商品流程。
先说商品运营流程,电商商品在多数情况下,已经进行全面的线下推广,然后通过某种形式,在电商平台售卖,说三种比较常见的模式。
1. 采买模式
电商平台向其他供应商低价购买商品,将商品转移到自己的仓库,并上架到电商平台,典型的案例是京东自营模式。
采买模式的模式最为常见,本质上是低买高卖,bin缝的;比如和娃哈哈谈了一笔采购订单,市场价一瓶矿泉水2块钱,京东采购价可能是0.8元,在京东平台上的售价是1.5元,一瓶水差价净赚0.7元。
一些平台为了引流,也会进行亏本的买卖,每单会进行额外的补贴,综合看每单都是亏钱的,比如进货价0.8元,售价1.5元,平台补贴1块,实际售价0.5元,每瓶水就亏损0.3毛。
采买模式的物权在交易结束后,需要进行转移;比如京东支付了娃哈哈的采购款,娃哈哈矿泉水的物权,就由娃哈哈,转移到京东。
2. 代收代付
可分为代收和代付,指的是平台帮助商家进行代收款和代付款,并收取服务费;比如天猫,提供了撮合买卖双方交易的平台,天猫代收订单款项,订单完成后,再付款给商家,通过交易拿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买家付的钱,刨除掉佣金,就是结算给卖家的钱。
电商平台不参与物权转移过程,买家支付款项后,物权由卖家变成了买家。
3. 三方货源托管
一些平台自有仓库和供应链体系,平台上的商家会提前把商品安置在平台的仓库里,当有用户下单后,通过电商平台的供应链能力,将商品运送到用户手中。
京东的平台商家可以把商品寄存到京东的全国库房,下单后自动定位仓库,逻辑大抵和京东自营类似,配送使用京东物流,体验的确不错。
这三种模式中,采买模式一般是自营电商,如京东自营,代收代付是平台型电商,如淘宝,三方托管需要既有自营又有平台,如京东。
商品的物权归属流转情况,能代表着电商平台的属性,这是你判断电商模式比较重要的一个点。
三、理解消费者商品购买流程
上面讲解了商品进入电商平台的3种模式,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商品是如何展示到消费者面前,并能够让消费者下单的。
电商主要是围绕商品形成的交易闭环,没有商品何谈交易。
要懂到什么程度?
只需要理解从前到后的过程即可,具体每个模块是什么逻辑,如果不是真实工作需求,大可不必深究;比如商品系统中,如何维护和更新商品的属性,订单系统中订单号的详细规则等细节内容,交给专业的产品经理吧。
记住,能借力的时候,不要单打独斗。逞能一时爽,述职火葬场。
不过,每个系统的功能作用,即使是小白,同样需要理解的。未来在做项目时,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你可以立刻定位问题,找到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