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时间胶囊采后处理及其在成熟动力学中的作用
番茄果实成熟是由关键基因去甲基化启动的过程,而采后处理方式对这一过程有显著影响。这些处理方式虽然可以延长保质期,但会改变成熟动态并影响果实质量。本研究探讨了各种采后处理方式对果实甲基化组和转录组的影响,揭示了生理和分子变化如何相互作用以决定番茄的最终质量。
采后处理方式,如冷藏和气调贮藏,通常用于延长番茄的保质期。然而,这些方法会对果实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质地、风味和营养成分。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采后管理至关重要。鉴于这些挑战,迫切需要探索采后条件如何影响番茄果实的表观遗传和转录景观,以制定提高质量和减少采后损失的策略。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小组于 2024 年 3 月 25 日在《园艺研究》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DOI:10.1093/hr/uhae095)。该研究探索了不同的采后储存条件如何影响番茄果实的表观遗传和转录景观,为改善采后果实质量提供了见解。 该研究调查了不同采后温度(20°C、12.5°C 和 5°C 后重新升温至 20°C)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并将其与新鲜采摘的番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 12.5°C 下储存会导致 DNA 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发生最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光合作用基因。这些番茄成熟所需的时间也最长,脱落酸含量较高,表明其成熟模式为非跃变型。该研究确定了几种差异甲基化和表达基因,可作为评估采后质量的潜在生物标记。这些结果表明,改变采后条件可以显著影响番茄的质量和保质期。通过了解这些分子变化,可以制定策略来优化储存条件,最终提高果实质量并减少采后损失。 首席研究员 Diane M. Beckles 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全面了解了采后处理如何影响番茄成熟的分子机制。通过识别受储存条件影响的关键基因和途径,我们可以制定策略来提高果实质量并减少采后损失。”
这项研究对农业和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根据研究结果优化收获后处理方法,生产者可以提高番茄质量,延长保质期,同时保持风味和质地等理想特性。此外,所识别的生物标记可用于开发用于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监测和管理水果质量的新技术。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